2018年5月10日下午3点,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主办、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承办的公益学术讲座系列之“中山舰与武汉会战”在中山舰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,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成博士应邀作主题报告。
李成博士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。报告首先对中山军舰及其历史做了简要介绍。李博士指出,中山舰原名永丰舰,是晚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购买的一艘浅水型炮舰,并且曾作为孙中山与蒋介石等人的座舰,亲历过护法运动、“中山舰事件”与武汉会战等历史事件,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。
报告第二部分从海军抗战力量入手,在对抗战总体形势进行分析之后,李博士将重点转向武汉会战,通过《海军抗战纪事》等史料,细致对比了抗战时期中日海军力量。由于中国海军舰艇少、吨位小、船型老、舰龄高,海军主力集中于长江。他进一步指出,中国海军在武汉保卫战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运用要塞威力,配合水防御,一方面延缓敌舰西进,另一方面从事大量而得力的军事运输,有力地配合了陆上的防御作战,为国民政府从武汉迁至重庆以及陆上部队的转移争取了时间。
报告第三部分则主要论述了中山舰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作用。李博士认为,在武汉会战中中山舰主要执行两个任务:一是布雷巡防。为保卫大武汉,中国海军一面分段布设水雷,一面派出舰艇巡防,中山舰则是其中的主力舰。中山舰被日军飞机轰炸沉没之前,一直在执行布雷和巡防的任务。二是转移物资。当时日军飞机正加紧轰炸武汉市区,并企图切断中国海军退路。海军舰艇部队积极应战,受到巨大损失。中山舰在护送转移军火物资时,在长江金口水域被敌机炸沉。中山舰打捞出水后,工作人员于舰体舱室内发现大批陆军弹药,这是中山舰执行转移物资任务的有力证明。李博士还通过中山舰幸存者陈夔益所书的《中山舰被炸沉记录》,讲述了中山舰沉没的具体史实。最后他还通过图片,展示了中山舰在抗日战争中因受日军飞机轰炸而残留至今的弹洞。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
讲座结束之后,一位年长听众还就陈夔益所书《中山舰被炸沉记录》与李博士展开交流与对话。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。 (文章及图片均转载自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作者 保研部)